[筆記] 全球音樂文化 2014/04/15 非洲:傳統與蛻變

非洲音樂

本次重點在薩哈拉沙漠以南,北非的音樂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前面介紹過了

木琴的源頭在非洲,左圖的木琴是背在背上的
右圖是金杯鼓

非洲:音樂即生活!

非洲對於 "音樂" 的定義:
何謂音樂?
東非:
- kenya : 演奏鼓樂這件事情叫做 ngoma
- Victoria Lake 邊: anything danceable 是 ngoma
- Uganda 部分地區:ngoma 應該是 music的意思 但是ngoma包含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三種意義。

賴比瑞亞, Kpelle 族人
- Sang: 好的舞步,歌曲,鼓樂
- 不同形式的音樂元素交互融合
- Kpelle 族人對於 "鼓" 情有獨鍾,有一句話說,如果你住的地方沒有人會打鼓
那不是人住的地方!


非洲對於樂器的想法:
我在演奏樂器 (X) -> 我在這件樂器 (O)

baakisimba 源自種植香蕉的農人
這種舞就是照顧香蕉的舞 
這是工作後的歌舞

工作中的歌舞 Call & Response
右圖是一種鼓(梆子鼓),沒有鼓皮,是一種體鳴樂器
一次有五個人打五支高低音不同的聲音


非洲音樂文化通則:

- 多元表現
 結合其他媒體:道具,舞蹈,美術

- 音樂演奏的目的
 集中注意力,溝通訊息,群體合一

- 參與性
 個人簡單部分 -> 有趣而複雜的整體

- 與音樂一同成長

- 音樂與生活不可分割 -> 隨時找樂子



非洲音樂的共同特性

- 動機反覆,即興變奏
- 多層次的音色 (layered timbre)
- 啟應形式 (call-and-response)
- 複節奏 (polyrhythm)



call-and-response 啟應形式
無重疊啟應:領唱者啟動,每唱一句後,回應者回應
領唱者幾次之後會開始變化,回應者保持回應相同動機
重疊式啟應:常見於市集講故事有點像相聲,需要徵求提問者來提問,
兩組眾人齊唱回應,不一定會等領唱者唱完,會固定出現


複節奏

- 不同節奏形態同時進行,不斷反覆
- 樂趣的來源
- 結構原則
  -- 協調:穩定的時間線,時間推移的參考點
  -- 對比:各節奏形態維持獨立性





金杯鼓 Djembe 
Talking drum 借由繩子改變鼓皮張力,可以製造出不同聲響
這個鼓會有鼓語! 可以去 google 一下:Talking drum language

重要的樂器: Mbira 又稱為 sensa, ....

被西方人稱為"拇指鋼琴" thumb piano


木琴:
東非的木琴如前面圖片,比較大,通常兩三個人大一台

西非的木琴如下圖有繩子串起來,一人打一台,下方的葫蘆可以用來調音
每一個琴鍵底下都會有一個葫蘆

Kora
這件樂器只有西非有,Griot來自法文,稱為史官
一般人不能彈,彈奏者只能是男性,而且要世襲的
這個樂器的樂律跟鋼琴一樣的,
傳統的史官就是彈這個琴,歌功頌德
歌者唱得好,國王會賞賜牲口等東西,最好有送到噴射機!

祖魯族(Zulu) 有無伴奏合唱曲!

Zulu族的 Isicathamiya 結合了舞步以及無伴奏合唱,合唱的編曲手法有用西方古典的和聲以及聲樂唱法。

註: Acapella 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無伴奏合唱曲,這個字來自義大利文,
指的是教會裡面的無伴奏詩歌合唱。



資料&投影片來源:
       國立臺灣大學通識課程<全球音樂文化>陳峙維教授上課投影片

相關文章整理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筆記] CRLF跟LF之區別 --- 隱形的 bug

[ML筆記] Batch Normalization

[筆記] 統計實習(1) SAS 基礎用法 (匯入資料並另存SAS新檔,SUBSTR,計算總和與平均,BMI)

[ML筆記] Ensemble - Bagging, Boosting & Stacking